"铩羽而归"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原文为:"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瘼我劳止。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大意为:战士采来了薇菜,薇菜柔嫩可口。说要回家,时间却不停流逝。没有家室,劳苦使我憔悴。心里忧虑重重,对小人十分愤怒。
铩羽而归:功败垂成,大败而回
"铩羽"意为折断羽毛。在古代,鸟类被视为吉祥之物,羽毛象征着胜利和荣誉。因此,"铩羽"就比喻失败、挫败。"归"指返回,"铩羽而归"即指带着失败的结果回来。
历史上,"铩羽而归"常用于形容军事上大败而回的情况。例如,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击败,"项王军败,自度不得脱,于是自刎而死",最终"西楚霸王"与他的军队都"铩羽而归"。
在现代社会,"铩羽而归"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军事范畴,还泛指任何一项事业或努力遭遇失败而告终。例如,某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却因市场反应不佳而导致亏损,可以说该公司的这次尝试"铩羽而归";又如,某位学生参加高考,但成绩不理想,可以说他这次高考"铩羽而归"。
"铩羽而归"虽然是失败的代名词,但它并不代表着彻底的失败。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正如古语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才是强者应有的姿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