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哪个朝代 三国就是一个朝代的对吗
1、三国就是一个朝代。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三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三国时期是什么朝代年代的事
三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三国时期是什么朝代年代的事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三国后是哪个朝代呢?你可知道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3、2《三国演义》发生在东汉末年。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 西蜀 221年 - 263年。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三国时期结束。
三国演义是哪个朝代的?
4. 楚国(907年-951年,楚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的。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还有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为什么同样的材料,我自己做不上去,而别人也是用的这个材料,却成功了呢?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文案的编辑,另外就是擦边的手法。称为古典四大名著。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流传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的写法也随特点发生变化,在写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的前奏、余波,或者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三国归晋后司马家统一了多少年 之后又是什么朝代
作者是明末清初,事情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中以曹、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三国归晋后司马家统一了一百五十五年,之后进入南北朝。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年—5)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周:西周:前11世纪-前771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扩展资料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两晋的体制为世族,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及由印度东传的,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与南亚。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参考资料来源:
晋,分西晋和东晋,一共156年。之后是刘裕建立的宋
《三国演义》朝代是什么?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三国演义》这本主要描写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5.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和军事斗争,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三国演义》这本主要是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为脉络,整个故事构架十分宏大,时间前后贯穿长达近百年,当中涉及的人物与后周:951-960也十分错综复杂,但是对于情节的叙述,作者却处理的井井有条,并且非常完整严密,即环环紧扣,又跌宕起伏,十分扣人心弦。
文学特色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三国演义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演义是明朝家罗贯中写的一部章回体。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和军事斗争,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三国演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义》为元末明初的家罗贯中所著,讲述的故事以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包括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为原型。
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
三国演义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公元184年的黄巾至公元280年孙皓降西晋。
《三国演义》
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的家、戏曲家,是章回的鼻祖。《三国演义》中缩写的事是发生在东汉末4. 后汉 947年 - 950年年天下大乱羣雄割据徵战所发生的事。
是在元末明初成书的,共240则.李贽李卓吾将240则合成了120回.到了清朝,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将<三国志演义>删改加工,才形成了我们现在常见的<三国演义>版本.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篇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184年2月
黄巾至280年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时间是东汉末年与西晋成立之间,望采纳
汉朝以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后,三国时期呗,
三国演义发生在什么时期?
晋朝(266年-420年),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三国演义》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演义故事主体起于黄巾(公元184年至公元188年), 终于孙皓归降司马炎(公元280年),至此三家归晋,天下重归一统。
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扩展资料
三国的结束: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公元265年,已在2年前灭亡蜀国的曹魏政权,被权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取了皇位。魏元帝曹奂被迫禅让,曹魏宣告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司马家族的西晋王朝。三国时代,正式进入了倒计时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建国后的西晋并没有因为此前的篡位而内部动荡,晋武帝司马炎更是励精图治。
他一面以怀柔的策略安抚蜀国遗老遗少,减少征服带来的矛盾。一面安排能参考资料:臣强将羊祜、卫瓘、司马伷到荆州-临淄-徐州等军镇要处,准备南征东吴。
在这些人中,又以羊祜为积极。他镇守荆州时修缮盔甲、训练士卒、积极备战,还用计谋使吴国解除了距离襄阳700多里的石城守卫。
这使晋军得以解放一半的士卒用于屯田,收获了可以供应10年的储备粮。不但如此,他还制定了由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攻吴的策略,献给晋武帝。
晋武帝满意地采纳了他的意见,让本该回京的益州刺史王濬继续留任备办舟船、训练水师。
东汉末年啊,三国演义故事主体起于黄巾(公元184年至公元188年),
终于孙皓归降司马炎(公元280年),至此三家归晋,天下重归一统。
其中蜀汉:(221—263年),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二年。
曹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曹魏之势起于曹,220年曹丕称帝,又经曹睿曹芳,
曹髦,曹奂几任帝王
孙吴:(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久的,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帝,共五十二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五十九年)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汉末三国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汉末三国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东汉末年,公元184年
至公元280年
《三国演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时期
魏晋时期
东汉末年,黄巾,天下大乱
东汉末年184/240
各个朝代的顺序表??
1. 汉前赵 304年 - 330年我们在初中学习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对那些朝代很迷糊呢?这时候大概会想,要是有什么口诀方便背诵就好了,那么大家知道历史朝代顺序的完整口诀吗?
你看懂下面这个排序就以后不用问人了历史朝代顺序: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朝代名称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历代开国。
上古
夏商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秦汉
三国(魏蜀吴)
晋(东晋 西晋)
十六国【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另有西燕、冉魏等不入十六国的 】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唐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辽大理
北宋
西夏
金元
明清
中华
【简记:1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2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
夏:约前2071-约前1600
商:约前1600-约前1046
东周:前770-前771
春秋:前770-前256
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汉:西汉: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晋: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5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1
中华:11~1949
中华:19《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重要的是在军事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擅长描写,并能写出每次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49~~~~~~
夏、商、周、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
有些人说做百科很简单,也有些人说创建百科很难,我想说,别把百科想的很简单就行,时常会听过说,那些专门做百科的,是不是每个版本都能通过,这个我得告诉你,别想太多,哪怕是做了十年百科的,也没办法做到每个版本都能通过审核。
其实这个原因也比较简单,每个人的要求不同,除非是很符合百科的内容,做上去那是肯定的,不然很多的信息都是擦边做的,今天锦随推这边来分享下关于百科怎么创建的相关知识。
拿这边这几天做的百科来看,一共提交了八个,有一个是没有通过的,当时主要是材料的问题,但这边觉得哪个材料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百科就是判定为软文,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用到百科中的,比如有来源或者底部有免责,这种百科是不认可的。
锦随推这边遇到很多人,都说我网上的信息那么多,为什么我的还做不了,其实这跟多和少没关系,再多的信息,百科那边不认可也是没用的,哪怕只有两条能用,也低二三十条没用的信息。
也有的客户会说,别的机构说能做,为什么你不能做呢?其实对于这种问题我们是比较常见的,太多的人自以为是,如果那家机构说能做,为什么你没有跟他们合作,心里没点数吗?锦随推这边服务的每个客户都是有根有据的,行,那就不多说,不行,我会告诉你原因,如果不相信我,那我解释再多也没用。
这些年百科创建的确越来越难,其实我认为这倒是好事,至少那些不好的信息没办法擦边做进去,给网友们提供真实的知识,相信互联网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文案编辑我简单说下大家就懂,比如你想做上去的内容是ABCDEFG,也就大概十几个字,但中间C这个字是不行的,这时候别人把这个字删除就可以通过了,因为百科对于某些词汇是禁止出现的。
擦边手法指的就是其实这个信息不一定能做的上,但可以试试,没想到就尝试成功了,其实这种案例比比都是,但如果是新创建的,而且还是擦边或不正规手法做的,后期有一定的概率是会掉的,当然这点大部分作人是不会讲的,但锦随推这边会讲到。
所以对于百科方面的知识要点,想要掌握其实并不难,每天多做点百科,半年到一年,你自己就知道哪些可以,哪种内容不可以,毕竟任何的经验都是练出来的,以上就是锦随推总结的关于百科创建的知识,希望能帮到不懂百科的你。
虞→夏→有穷→寒→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西楚→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曹魏、孙吴)】。
三国【魏、蜀汉、吴】→晋【西晋(东吴)、东晋(北魏)】。
南北朝【南朝、刘宋(北魏)、南齐(北魏)、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北齐、北周、隋)】、北朝【北魏(刘宋、南齐、梁)、东魏(西魏、梁)、西魏(东魏、梁、北齐)、北齐(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齐、陈)】→隋(陈)→唐(武周)。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大、元、北元)→明(明、南明)→清→近代(中华)→现代(中华)
三国后是哪个朝代
扩展资料:三国后是哪个13. 西凉 407年 - 421年朝代
7. 南汉(7年-971年)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一统天下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晋朝(265—420年),是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及由印度东传的,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汉代以前,完全在华夏族,汉代以后,不全在华夏族,边疆民族带来的草原游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时天下大乱,士族文人多不以道义为重,儒学中衰。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交汇,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
三国演义是哪个朝代的
中华三国演义修订历经朝代:元朝——明朝——清朝。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
已知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称为嘉靖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继嘉靖本之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文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后唐:923-936》《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篇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则是明初时他的作品,内容就不用说啦,当然是东汉末和三国时期。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在十多万的簇拥之下,晋王司马炎昂首阔步登上高台,逼迫魏元帝曹奂让位,改国号为晋。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以曹、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军事冲突,在、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则是明初时他的作品,内容就不用说啦,当然是东汉末和三国时期。
三国演义明朝的罗贯中写的,所以呢,三国演义就是明朝的书南宋。
如果问的是历史的话,就是东汉末年 东汉——三国——晋朝
作者是明朝的人,书写的是东汉末---晋朝的事
写书作者是元末明初 事情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
三国以前是什么朝代
5. 后周 951年 - 960年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军事冲突,在、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东汉 25年 - 220年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3. 孙吴 222年 - 280年
7. 晋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晋 265年 - 316年
2. 东晋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2. 成汉 304年 - 347年
3. 前凉 314年 - 376年
4. 后赵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后秦 384年 - 416年
8. 后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后凉 385年 - 403年
11. 南凉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凉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齐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陈 557年 - 5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东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齐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后梁 907年 - 923年
2. 后唐 923年 - 936年
3. 后晋 936年 - 946年
2. 十国(902年 - 979年)
1. 吴越(904年-978年)
2. 闽国[[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荆南(906年-963年)
5. 吴国(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8. 北汉(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后蜀(934年-965年)三国鼎立之后是晋朝,可以参考朝代史顺口溜: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辽 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1年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在十多万的簇拥之下,晋王司马炎昂首阔步登上高台,逼迫魏元帝曹奂让位,改国号为晋。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东汉 25年 - 220年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所以三国前应该是东汉
是东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