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分择校 >

数学高考必考题数列_高考数学数列题目

高考数学数列解题技巧

高考解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析几何剖析:

高考数学数列解题技巧:基本概念掌握、判定数列类型、善用通项公式、善于列方程、巧用数列性质。

数学高考必考题数列_高考数学数列题目数学高考必考题数列_高考数学数列题目


数学高考必考题数列_高考数学数列题目


数学高考必考题数列_高考数学数列题目


2、判定数列类型:在数列问题中,有时需要对数列类型进行鉴定,如等、等比或等等比混合数列等,而不同类型的数列在求解时具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3、善用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解数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公式之一,可以轻松求出任意项的值,因此需要熟练掌握各个类型的数列通项公式。

4、善于列方程: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数列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决,可以将问题转换为一些简单的方程求解,这是数列解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5、巧用数列性质:数列问题中有些性质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等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中项公式等,在实践中要灵活掌握这些性质和规律,熟练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高考数学数列概念

高考数学数列是高考数学中的一个重点考点。数列是指将一系列的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一个序列的数学概念。

数列可以用通项公式表示,通项公式指的是一个数列中任意一项与其下标之间的关系式,使用通项公式可以求解数列中任意位置的数值,或者利用求和公式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分为等数列、等比数列、等等比数列等类型。

在高考数学中,数列经常涉及到以下的问题:已知一个数列的前几项或某个特定的数值,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某一项的值,求解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已知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求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和解题技巧,掌握数列的基本性质和规律,从而顺利应对数列这一考点。

数列是高考数学的重要部分,需要掌握数列的常见性质和公式,加强数列的理论学习和解题能力,以应对高考数学的挑战。

高考的数学卷前面几道很容易的选择题分别考的是什么内容啊

★2022新高考全国一卷数学试卷及解析

1

2复出现怪异的的题要小心,因为很有可能计算错误。数

3概率

4数列

5程序框图

5三视图

6线性规划

7三角函数

8离心率

。。。

高考全国卷数学大题```哪个知识点是必出的?三角函数?数列?

解答题分步骤解答可多得分

很对

一般大题 是三角 ,

一个平几,

一个数列

一道一然后会有一个立体几何,般是 函数和不等式的综合。

高中数学数列(高考题)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以下是我整理的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数学试题,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A<2>-A<1>=c-1-1>0所以c>2 令t=A=A解得t=(c±√(c^2-4))/2求出两个可能的收敛点只需证明(c-√(c^2-4))/2③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c √(c^2-4))/2即数列取值在两个可能收敛点之间 1.用数学归纳法,当(c-√(c^2-4))/2时A-(c-√(c^2-4))/2=(c √(c^2-4))/2-1/A>0所以A>(c-√(c^2-4))/2>0 2.A-A=-A A=(A-A)/(AA)A<2>-A<1>>0,推出A<3>-A<2>>0,……,A-A>0 3.当A<(c √(c^2-4))/2时A-(c √(c^2-4))/2=(c-√(c^2-4))/2-1/A<0所以A<(c √(c^2-4))/2 要满足条件,已知c>2,A自然满足要使A<3,又A<(c √(c^2-4))/2(c √(c^2-4))/2<3解得2

高考数列公式

高考数列公式包括等数列公式、等比数列公式及Fibonacci数列。

1、等数列公式

等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值都相等的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这个公式可以用来求解等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同时,等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n/2)(a1+an),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

2、等比数列公式

3、Fibonacci数列

Fi1、基本概念掌握:需要准确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如等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公、首项、末项等,这是解题的基础。bonacci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其前两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的和。其通项公式为:Fn=Fn-1+Fn-2,其中Fn表示第n项。Fibonacci数列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很多有趣的特性和应用。

高考数学备考技巧:

1、理清考纲和分值权重

仔细研读高考数学考纲,了解每个章节和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分值权重。重点复习那些重要而容易得分的知识点,同时合理安排时间,Cn0+Cn2+Cn4+Cn6+Cn8+=Cn1+Cn3+Cn5+Cn7+Cn9+=2n-1确保对整个课程的掌握。

2、多做真题和模拟试卷

通过多做高考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可以熟悉题目类型、提高解题速度和答题技巧。同时,通过分析错题和不熟悉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提高整体水平。

3、注重理解和应用

高考数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定义和公式,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尽量多进行推导和证明题目的过程,培养思维逻辑和解题能力。

4、制定合理的学习

合理分配时间,坚持每日复习。在学习过程中,抓住机会请教老师和同学,解决疑难问题。做好错题整理,及时复习和巩固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注意时间管理和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 数列 怎么做

列项相消法

望采纳

累加法

太晚了,在数列这部分还用到等,等比数列。相应的公式也要理解。明天帮你看看

用wo★2022年新高考Ⅱ卷数试卷及rd文档输入公式真是累啊。

本题1问的知识点,是关于隔项等数列的知识,我在回答中已经列出公式:要分为奇数情况与偶数情况两种来分析,两种情况下,通项公式不一定是相同的。

高考数学常考必考题型 有哪些答题套路

★2022全国乙卷理科数及解析

高考数学常考的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或数列,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数学想考高分,基础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的核心原因,牢记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例题,根据课本目录,能熟练回忆出课本上所有知识点,真正打牢基础。

高考数学答题注意事项

越是容易的题要越小心,因为这样的题很可能有陷阱。

任何带有数字的题要多问一下自己,有没有遗漏,如出现2的,就要考虑-2有没有可能也是。

一道填空题很有可能是难题,如果不能马上解出,应迅速放在一边进行下面答题,毕竟这道题再难也分数也有限,不应恋战。

数学常考题答题套路

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能够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维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相关,选择设而不求点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

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

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数学高考关于数列的题。在线等急

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B1+C1=2A1 A不变,B1>C1 得B1>A1>C1

B是按C和A来的,C是按B和A来的,那么就会一大一小(就是说当n为1,3,5.....时B>A>C,当n 为2,4,6.....时C>A>B),其实这都无所谓

Sn是面积,底X高,底就用A,那么就是高了,B+C=2A(A不变,就为常数)

那么当B=C=A时,高,B和C 都是前面的C+A和B+A的一半,会越来越靠近B(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C=A

所以Sn是增的

选B

具体解释那要看你是哪个年级而定了,因为有些题可能是超纲的

如果正在学数列的话,我可以给你这个题目的解题过程

高考数学有关数列的2道题目~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数列:An=(a1+an)n/2=na[(n-1)/2]

所以A21=(a1+a21)21/2=a1121

同理S23=b1121

所以a11/b11=A21/S21=(721+1)/(421+27)=148/111=4/3

|f(an)-2005|取得最小值

f(x)=2^x+log2 x,其中2^x比较大,2^10.9=10<2005<2^11=2048

故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数学试题取an=11,此时n=110,取109时,f(an)与2005相还是比较大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

则,

导语:高考数学就是多题型的考试,需要考生多做多总结,数学网整理了高考数学题型:多做典型题多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提升。接下来我将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欢迎大家的借鉴参考!希望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裂项的方法是用分母中较小因式的倒数减去较大因式的倒数,通分后与原通项公式相比较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常数

高考数学题型:多做典型题多归纳总结

多做典型题

众所周知,学好数学要多做题,多做题能熟能生巧,但是多做题并不等于滥做题、盲目做题,而是要多做典型有代表性的题,比如说每年的真题,各个区的模拟考试题,高中化学,会做的就不做,专门做不熟的、针对自己薄弱的题型,反复做,只有熟能生巧后才能做题材速度上去,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产生一个飞跃。

所说的“多”是指题目类型,而不仅仅单纯只是题目数量多。数学中题目多,通过合并,题目类型就有限了,只要把各种类型的题目各自做一定数量,加上细心领悟分析,就会发现题目的规律,进而归纳和总结出不同类型的题。

善归纳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做典型的题,而且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有些同学就只喜欢做难题,而忽略了基础忽略了做题后的归纳与总结,总结出解题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出知识点内在的区别与联系。

实际上,所谓的难题、综合题都是由几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如果你把基础打扎实了,各个知识点弄通了,难题综合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你没有发现吗?每个大题都有2-4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单独掰开来看就是一个基础题,只不过是一个小问可能与前一个小问有关联而已。只要你善于去归纳总结,你就会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它们的关键的核心问题。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

一、解析几何(圆锥曲线)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

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高考解析几何解题套路及各步骤作规则

步骤一:(一化)把题目中的点、直线、曲线这三大类基础几何元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翻译”);

口诀:见点化点、见直线化直线、见曲线化曲线。

1、见点化点:“点”用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点都要加以坐标化;

3、见曲线化曲线:“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曲线都要加以方程化;

步骤二:(二代)把题目中的点与直线、曲线从属关系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或曲线上,那么这个点的坐标就可代入这条直线或曲线的方程。

口诀:点代入直线、点代入曲线。

1、点代入直线: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这条直线的方程;

2、点代入曲线:如果某个点在某条曲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这条曲线的方程;

这样,每代入一次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方程,方程逐一列出后,这些方程都是获得的基础,就是解方程组的问题了。

3、在方程组的求解中,有时候能够直接求解,如果不能直接求解的,则采用下面这套等效规则来处理可以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并让方程组的求解更简单。

二、立体几何篇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知识整合

1.有关平行与垂直 (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以上性质(2)、(3)、(5)、(6)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1. 合理安排,保持清醒。 数学考试在下午,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闭闭眼睛也好,尽量放松。然后带齐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考场。

2. 通览全卷,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较紧张,不宜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摸透题情。这样能提醒自己先易后难,也可防止漏做题。

3 .解答题规范有序。 一般来说,试题中容易题和中档题占全卷的80%以上,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对于解答题中的容易题和中档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关键步骤不能丢,如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表达要规范,逻辑推理要严谨,计算过程要完整,注意算理算法,应用题建模与还原过程要清晰,合理安排卷面结构……对于解答题中的难题,得满分很困难,可以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因为高考(微博)阅卷是“分段评分”。比如可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获取一定的分数。有些题目有好几问,前面的小问你解答不出,但后面的小问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你能够解答出来,这时候不妨引用前面的结论先解答后面的,这样跳步解答也可以得分。

三、数列问题篇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

1. 在掌握等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四、导数应用篇

专题综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 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 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微博)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知识整合

1. 导数概念的理解。

2. 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值与最小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 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求导。

五、排列组合篇

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了解随机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概率的意义。

6. 了解等可能性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的概率。

7. 了解互斥、相互的意义,会用互斥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的概率。

8. 会计算在n次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2013高考数学重点:数列公式及结论总结

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公式,只有理解这些概念,才能正确解题。数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列中有很多性质和公式,这些是我们做题的基础,很多同学觉得数列的性质公式太多太杂,记不住。其实按照一定方法将数列性质公式进行归纳总结,记住它们就简单多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列基本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2、等数列的通项公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3、等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高中数学中有关等、等比数列的结论

1、等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数列。

2、等数列{an}中,若m+n=p+q,则

3、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4、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5、两个等数列{an}与{bn}的和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数列。

6、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仍为等比数列。

7、等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数列。

8、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9、三个数成等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的设法:a-3d,a-d,,a+d,a+3d

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11、{an}为等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12、{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数列。

13. 在等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14.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